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黃念祖老居士



黃念祖老居士

黃念祖老居士,法號龍尊,亦號心示、樂生,別號老念、不退翁。

  生於一九一三年即癸醜三月初六日。幼早孤,母親梅太夫人篤信佛教。禮敬三寶,淨行超倫,性自純孝。從小異於常兒無嬉戲恣肆之態,而且勇於承擔之責任感,處世中,進退應答無不得體,咸譽其少年老成。常隨侍太夫人聽經聞法,參謁淨宗大德舅舅梅光羲老居士聞習熏陶,志趣超群。有深厚的福德夙根。

二十歲於北京工學院學習時(大學期間,學業成績突出,性格開朗,活潑,擅長排球、滑冰等運動)。第一次讀佛典為《金剛經》,深體無住生心之妙,受大震動,從始至終多次感覺如醍醐灌頂,身心內外清涼潤澤。興起以凡夫心致臻此境唯有念佛或持咒之念,從此對學佛生起大崇敬心。

  二十二歲於開灤煤礦工作,一次夢中遍覽不可得,忽成一片虛空,初開悟。
  抗戰時期,於國難之中,學佛益加精誠,曾皈依當代禪宗大德虛雲老法師,於密宗皈依紅教大德諾那祖師嫡傳弟子蓮花正覺王上師及白教大德貢嘎上師,後於一九五九年繼承蓮花精舍金剛阿黎位,受王上師衣砵及遺囑。

  三十二歲,抗戰勝利後,經梅光羲老居士引薦拜謁禪淨大德夏蓮居大師,深蒙獎掖,成入室弟子,蓮公大師出入於儒佛顯密禪淨各宗,融會貫通,著作宏富,於宗淨要旨,窮深極微,艱苦卓絕,會集《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以下稱大經),黃老親聞大師講解此經,詳作筆記,於禪淨兩宗深得法要,六十年代初撰寫《大經玄義提綱》一冊,呈大師鑒核,深蒙印可,並囑托弘揚大經,命可直抒己見,隨意發揮講解。

  四十歲時,於天津大學任教授,精誠修法讀經。忽一日觸機成偈。呈夏大師鑒覽,肯定真開悟,稱其為唯一心許弟子。呈王上師評鑒,亦確定為開悟無疑。

  文革動亂中,黃老歷經磨煉艱危,而修持無片刻鬆懈,相反癒加勇猛精進,所獲真實利益不可勝記,正如大師懸記唯艱難困苦備嘗之矣,方可成就。數次遇死,均安定持誦,將生死置之度外,完全放下,安然渡過,尤其一次遭遇龍卷風,周圍物件房屋全部掃光,而念師泰然無損,仍直立於原地,獲大進展。

黃老居士素懷傳燈之志,弘揚淨土之願,拯救群生之望,也為報佛恩、師恩,遍觀眾經論,苦心參研、構思醞釀。自一九七九年經二年,閉門謝客,專心注釋大經,於一九八一年完成初稿。一九八二年完成二稿,在嚴重疾病折磨下悲心更切,依然矢志不渝,奮力完成三稿,時為一九八四年、歷時六載,竣稿付印,於一九八七年《大經解》流通於海外。黃老以開佛之見,示佛之見。導群生悟佛之見,入佛之見,契理契機,理喻圓融,深入淺出,文顯義明。使海內外佛子普沾法雨,深獲真實利樂。筆耕著作同時,在中國佛學院及居士林、廣化寺多次弘法或開設淨宗講座,第一批著作除《大經解》外,尚有《淨土資糧》與《谷響集》第二批著作完成有《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尚未完成的有《大經白話解》,計劃撰寫的尚有《淨修捷要報恩談》,《禪淨密三法一味論》與《隨筆》等,惜眾生福薄,均未能實現。

  自一九八年以來,黃老多種疾病纏身,本應多加休養調護,但為弘法大事,將個人完全置之度外,一九九年起為進一步弘法、普被三根,著手撰寫《大經白話解》,經常廢寢忘餐,同時還慈悲接引、隨機設教、終日勞頓,終於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凌晨,示疾往生,臨終前欲言不能之時,但洒脫一笑,全無牽掛。

  一九九二年四月七日荼毗、遺骨潔白、獲五色堅固子百余粒。廣化寺觀音殿往生堂奉有五色堅固子各一粒供眾瞻仰。海內外弟子爭先引請供奉。

  黃念祖老居士,尊為淨土宗師,他的遺教隨著他的示疾往生,猛然覺醒了大家。從廣化寺舉辦的往生回向法會、京都佛教界四眾弟子雲集八寶山隨喜荼毗法式,觀人們至誠敬仰的心情,遠遠超出儀式所表,大家更加明白了黃老的悲心所示,無常覺照了學修迫切性,很短時間內眾多居士表示專修淨土,以讀誦《大經》為日課,淨修捷要為晚課,持名念佛為方便,加緊地用功修持。廣化寺在歷時三年廣化念佛會的基礎上,明確今後的法會,將以《大經》為主題,兼聽淨土宗經解錄音磁帶,有志帶領在家學眾專弘專修淨土,與有緣者同圓種智,同生極樂。

  按:黃念祖老居士,大悲覺海中流出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白話解》雖尚未全部完稿,但黃老的親眷及法緣近者,念眾心切,將盡快整理奉獻出來。廣化寺倡義,北京近水樓台,大家發心隨喜,就地生根開花,先得法益。


節錄自 : 黃念祖老居士



夏蓮居居士



居居士 簡介

夏繼泉,字溥齋,號渠園,在日本曾用夏泉,歸國後改名蓮居,取號一翁。山東鄆城人,清季雲南提督謚壯武公夏辛酉長子。公元一八八四年三月二十日(甲申二月二十三日)生於新疆於闐(今改為於田),晚年寓居北京。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四日(乙巳十一月二十二日)無疾壽終,享年八十二歲。

三千年前,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廣大慈悲,為令一切眾生,悟入佛之知見這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五濁惡世,行此念佛成佛之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此易行難信之法,宣講廣大、圓滿、簡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之難逢法寶——《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令一切眾生但以至心信樂,願生彼國,乃至十念,臨終必蒙阿彌陀佛現前接引,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永離輪迴苦海,作阿惟越致菩薩,圓滿無上菩提。
  
《無量壽經》於東漢便傳到中國,是最早被翻譯成華文的經典之一。之後,諸譯師競相翻譯,總有十二種譯本之多,在中國倍受尊崇。東晉慧遠大師率先在廬山建立蓮社,創立淨土宗,相約一百二十三人,共同依《無量壽經》修行,個個念佛往生淨土。從此淨土宗大興於世。至盛唐時代,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之盛況,當時國運昌隆,天下大治。至前清時期,《無量壽經》仍被奉為萬壽殿必讀經典,故得宮廷整肅,朝野相安。可見《無量壽經》不僅為了脫生死之殊勝法門,亦大有功於和諧社會。
  
可惜的是,自宋元之後,部份譯本散失。在十二種譯本中,僅存五種。這五種譯本之中,文字之詳略不盡相同,義理之偏重也頗有差異,不僅初機者仰望多種譯本而畏難卻步,縱然久參飽學之士,亦難遍考各譯而圓解此經要旨!於是一千多年來,寶典塵封於大藏經中,歷代祖師大德多弘揚小本《阿彌陀經》,而受持弘揚大本《無量壽經》者稀少。欲此淨土大經重放光明,須有大德會集諸譯,融成善本,方便持誦流通。

這個本子是在一九三二至一九三五,由受過菩薩戒的佛弟子,山東鄆城縣夏居居士(法名慈濟),根據大藏經中五種原譯本會集而成,全經總共分為四十八品(中國古書分大段為篇、章,佛書稱為品)


参考資料 :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圓因老法師


  

圓因老法師(一九一0── 二00二),江蘇省無錫市人,生於顯貴之家,自幼在富裕的環境中成長。由於家境優渥,因此老法師得以接受高等教育,於青年時期,曾赴日本留學(東京日本大學),專研經濟。民國二十六年,中日戰爭爆發,法師與家人開始逃難的歲月,在漫天烽火中,足跡遍及滇、桂、黔、川各省;三十八年,終究告別了家鄉,輾轉來到臺灣(落腳於臺北林森南路)。 


    來臺之後,圓老與其弟(後來的慈因法師)經營食品業,由於經商有道,因此不到十年光景,便累積可觀的財富。不過,隨著母親的逝世,圓老兄弟二人似乎也省察到人生的無常,遂結束如日中天的事業,發心學佛,持齋茹素,於芝山岩(故宮博物院附近)過著隱居的生活。民國五十一年,老法師(五十三歲)應友人邀請,前往南投水里蓮因寺打佛七。打七圓滿後,因為深感應該摒除萬緣、專志修行,於是便與其弟於懺雲老法師座下落髮出家,展開另一段求道之旅。 


    圓老最為人津津樂道之處,便是他在蓮因寺後山近三十年的「茅蓬」歲月。唯有念佛、拜佛、抄經,心心念念以往生極樂為職志。民國八十年,圓老應大眾乞請,開始弘化、度生的事業,除了積極宣揚護生、素食的觀念外,每當逢遇開示機緣,總勸人「以戒為師,老實念佛」。


老法師於民國九十一年六月二十一日,晚上七時一刻,預知時至,於茅蓬內安詳往生,享年九十四歲。其皈依弟子為報師恩,為老人晝夜念佛七日。荼毘之後,得舍利甚多,為「老實念佛,必得成就」下了圓滿的註解。回顧近代佛門耆老,圓因老法師或許不那麼耀眼、醒目,但他的精進和實修,卻為我們留下了最佳的典範。


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大势至菩萨





三圣之三: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梵语称摩诃那钵,现今在极乐世界,是第二顺位递补佛位的菩萨。

《首楞严经》所陈述的念佛法门,尤其恳切重要:大势至菩萨禀白佛言:在我记忆中,于过去恒河沙数时劫以前,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位如来,于一劫之中相继成佛,最后一位佛陀名为超日月光,彼佛教 念佛三昧。譬如有两个人,一人专心忆念对方,而另一人则专门遗忘对方,如此两个人,有时相遇有时不相遇,或者相见或不相见。如果如是两个人都彼此互相忆 念,两个人互相忆念的心思很深,那么如此乃至于生生世世,就如同形影相连,不相违背远离。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慈悲怜悯思念众生,就好像慈母忆念最亲爱的独 子一样。如果孩子要远离逃走,那么慈母虽然思念孩子又有什么用。孩子若是也能想念慈母,就如同母亲思念孩子一样时,母亲与孩子虽然经历多生,也不会互相违 背远离。若众生的心中,忆想佛陀思念佛陀,或者现生或者将来,必定能够亲见佛陀,离佛不远。不必假藉其他的方便法门,只要专心忆佛念佛,自然可以真心开显 彻见本性。就如同染香的人,身上自然有香气,这个则叫做香光庄严”(以佛的法身香、智慧光,庄严自心本觉佛性)我本在初心修行的因地,以念佛之心,入于 无生法忍。今日在此娑婆世界,摄受念佛修行的人,导归于西方极乐净土。佛陀问我证得圆通的法门,我没有别的分别选择,只是一起收摄六根,净念不断一心念 佛,而达到三摩地定慧等持的境地,此念佛法门实在是最殊胜方便、最为第一。大势至菩萨,以念佛法门入于佛道,乃至修菩萨行,度化众生,都不离开这个念佛 法门。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应当知道要学习效法啊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迴向偈 01






迴向佛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